澳门会馆在明代末年已经出现,至清代粤海开关以后始定名为「三街会馆」。「三街」指澳门最早的三条街道:营地大街、关前街和草堆街;「会馆」则由三条街道的商行组成。三街会馆初设时为商人议事的场所,澳门的商贾们在此联络感情、沟通商情,也是清政府发布公告的重要场所。日子一久,三街会馆成为澳门华人的议事场所;而后来的澳葡政府也以会馆作为联系华人的唯一机关。
三街会馆的建筑巳无从考证,但据重修碑记载,三街会馆初修于清朝干隆皇帝在位五十七年(1792年)。于清嘉庆九年(1804年)和道光十五年(1835年)分别进行第二次和第三次大修。在三街会馆开设之初,议事场与庙宇合一;后来在最后一次大修,才将在建筑旁增建了一间公所才与庙宇分开。
|